中国股市因深度求索(DeepSeek)人工智能突破迎来价值重估


“ 受监管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,沪深股市估值长期低于全球主要市场。近期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AI技术突破推动市场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潜力。本报告从技术革新、政策支持、行业变革三个维度解析中国股市价值重估逻辑。”
01
—
DeepSeek的AI突破:概述与影响
DeepSeek 的 AI 突破主要集中在一种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的可扩展架构上,从而提高各个领域的效率。
主要创新包括:
• 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:通过提高预测任务的准确性,同时将计算成本降低 40%。
• 跨行业应用:得益于低成本大模型的普及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,人工智能(AI)技术在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加速期。这一趋势有望显著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,并为潜在的 GDP 增长注入强劲动力。我们看好 AI 在制造业、互联网、金融业以及医药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前景,这些领域将因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而焕发新的活力,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。
• 政府支持:完全匹配"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(2030)"技术自主目标
这一进展使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,吸引了投资者对国内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。
02
—
行业影响分析
在低成本开源大模型的推动下,中国各行各行业都会加速部署大模型,对行业影响首先是降本,然后是增收。比如互联网企业的广告、游戏、零售等业务增速将会提升,而其估值相较于国际竞争对手要低很多。年初以来,相关股价普遍实现了 20%至 50%的涨幅。
另外,大模型在手机端的部署将加速推进。随着今年下半年苹果新机的发布,预计将带动手机销量的反弹,中国供应链将因此受益。特别是中国手机厂商小米,将会将大模型应用于手机,汽车及 IoT 领域,占据主要硬件流量入口,相关股票自年初以来涨幅已普遍超过 30%。 智能汽车领域,在 AI 的推动下将进入 1-10 阶段,渗透率将迎来大幅提升。比亚迪今年计划在 80%的汽车业务中部署智能驾驶系统。同时,AI 大模型的应用也将增强国内整车企业在无人驾驶软件端的能力。比亚迪等公司自年初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 30%。
人形机器人产业亦迎来重要发展机遇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自今年起将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,而生产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国。相关产业链公司将深度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,其增长前景广阔且盈利能力优于传统制造业。国内相关公司自年初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 40%。
总的来看,中国作为全球 AI 应用的重要市场,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全球超过 40%的制造业产能,以及 14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。无论是在 B 端还是 C 端,都能看到 AI 业务的巨大增长潜力。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企业在低成本完成 AI 对各行各业改造方面展现出全球领先的能力。
03
—
政策分析
中国最高领导人与科技、互联网等行业的私营企业的会晤是一个重要信号。这表明中国的政治重点正在转向更多支持私营企业,并更加强调经济发展。这也证实了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方向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先进技术。
04
—
估值与流动性
.
• 估值水平:MSCI 中国指数的 2025 年预测市盈率(PE)为 11.2 倍,与全球同业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。
• 外资动向:过去几年,外资投资者继续降低在中国的投资比重,尤其是以长期投资为主的大型机构投资者,在中国 AI 大发展以及国内经济企稳的背景下,外资加配的空间较大。
05
—
政策与监管考量
• 支持性措施:研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规模超过 100 亿美元的 AI 投资基金。
• 数据安全法:新规(如《数据安全法》)可能会短期内延缓技术部署,但有助于增长长期信任。
• 全球竞争:美国对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带来了挑战,但国内芯片制造商(如中芯国际)仍受益于替代需求。
06
—
挑战与风险
• 高估值:部分 AI 股票的市盈率高达 50 倍 EBITDA,存在泡沫风险。
• 实施障碍:中小企业面临高昂的技术采用成本,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分化。
• 地缘政治:中美科技脱钩可能限制国际合作。
07
—
结论与未来展望
深度求索的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 AI 产业进入"应用层创新"新阶段,在未来较长时间内,AI 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将会不断提升中国整体生产力和潜在的 GDP 增长。预计将推动股市估值体系在未来 3 年完成从"传统制造业"向"智能经济"的范式转换。 建议投资者把握 AI 技术扩散带来的三大投资主线:算力基础设施迭代、AI 智能终端革命、产业数字化升级。